工作动态
瀛湖枇杷甲天下 百姓生活比蜜甜 ——走进我校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张晴 | 发布日期:2017-06-02 | 阅读次数:

  

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5月底的安康汉滨区瀛湖镇清泉村,车水马龙中弥漫着香甜的果香。

  54岁的洪本三在自家小院里忙得不亦乐乎,打电话订购枇杷的人络绎不绝。这边的买家还没打发走,那边的买家电话通知他赶紧备好100箱,马上来提货。“忙死了,忙死了,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他一边快速地将一沓钱装入口袋,一边吆喝着儿子女儿赶快装箱。

  农家小院的忙碌,乐坏了我校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每年枇杷成熟的时节,是这里群众最忙碌的时候,但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

  因地制宜种枇杷

  

专家帮助农民装箱,分享丰收的喜悦

  群山苍翠之中,成熟的枇杷犹如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闪耀在绿叶中,金果碧叶,灿若群星,格外喜人。

  果农们将刚采摘下来的枇杷放在筐里,摆在田间地头,等候着前来旅游的人。“根本不愁卖,一会就完了!”“零售,一斤15元;装箱,一箱一百!”婉转的乡音中,却隐隐含着不允许还价的坚决。

  “这样的繁荣景象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老百姓钱包鼓了,腰杆子也挺了!”清泉村支书张家根介绍说,全村有402户1519人,总收入1000万元,仅枇杷一项的收入占50%以上。“是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为我们清泉村打造了这样一个致富产业,让山区老百姓能够坐在自家门口点钞票!”

  枇杷又名“甜蜜”,全身都是宝。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果有祛痰止渴、生津润肺、清热健胃的功效。它不但酸甜可口,而且果肉的营养很高,含有黄酮、酚类功能成分及大量的维生素,常吃对儿童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止咳、润肺、清热、利尿。据报道,枇杷叶对治疗癌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枇杷主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南方省市。陕西秦巴山区是我国枇杷分布的北缘,安康独有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枇杷。”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鲁周民教授表示,“但让枇杷真正成为这里群众致富的产业,花费了农林科大几代人的努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科技人员结合陕南秦巴山区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枇杷、魔芋、板栗、柑桔、油桐等经济林果良种收集、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在瀛湖镇清泉村,我校朱平凤副研究员从福建、浙江引入解放鈡、长红3号等品种并试种成功,群众开始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但由于认识不足,管理粗放,没有规模,大多处于自种自吃、少量零售状态,经济效益不高。

  2012年,我校在老一辈科技人员奋斗过的原陕西省林科院安康试验站的基础上,新建了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作为服务安康山区群众致富的大本营。如何让山区群众靠山吃山,摆脱贫穷?成为鲁周民、张忠良、魏凌云、杨培华、王明春等人面前的难题。

  专家组及科技人员走进大山,走村入户,座谈调查,为山区群众量身定做了发展枇杷、狮头柑、金钱桔等产业脱贫的致富之路。枇杷作为安康瀛湖库区群众发展的特有水果,在专家们的科技扶持下,迅速成为这里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蛋蛋。

  瀛湖枇杷甲天下

  穿上科技“外衣”的枇杷

  “据说,安康瀛湖清泉村枇杷熟了,求路线!”每年进入5月份,贴吧里,微信群里,人们互相打探着消息,交流着经验,相约着一起。去瀛湖采摘枇杷,俨然已成为一种新的休闲生活方式。

  从外地开车而来的柯强,一下买了10多箱:“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嘛,给亲朋好友送点。”像柯强这样的买主,洪本三在自家院子里要接待二三十位,一天的收入下来,有两三千元。

  洪本三2003年种了5亩山地枇杷,如今的亩产量在1000多斤。“今年不算丰收年,差不多8万元吧。我现在啥都不做,专务枇杷,这就是金蛋蛋!是咱们西农的专家为我们老百姓用科技制造的金蛋蛋呀!”

  “老洪,这枝条还得多修剪,不要舍不得呀!要不然明年金蛋蛋就少了!”试验站站长魏凌云,参加工作时就在这个站上,一干就是25年,400亩试验站的角角落落,枇杷、柑桔、核桃等经济林木,是他最长情的陪伴。

  鲁周民教授介绍说:“小魏以站为家,是真的把家安在了安康,他爱人就在安康市汉滨区工作。”魏凌云却说,“我这算啥,张忠良老师明年就要退休了,还不是一天天往这跑,都跑了三十年了,从一个年轻小伙都跑成了老汉!”

  和谐的团队,攻坚克难能力特别强。近年来,以鲁周民为首席,张忠良、杨培华、魏凌云、王明春等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在瀛湖库区开展了枇杷良种引进、选育与区域试验,枇杷丰产栽培技术,低温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究选育的“西农枇杷2号”、“长崎早生”枇杷良种,提高了瀛湖枇杷的品质,树立了品牌。

  “尤其是疏花疏果、套袋技术的应用,简单易行见效快,老百姓很容易就接受了,枇杷果实金黄光亮,品质佳,卖相好。”在每年农历三月枇杷开花结果的关键期,专家们及时实施套袋技术,给枇杷幼果穿上“风雨衣”、戴上“遮阳伞”,有效减轻了病虫害侵袭,防止了鸟类的啄食,同时还给枇杷实施了“计划生育”,通过疏果技术,对一些品质较差、长势不良的幼果给予摘除,达到精心培育优质果实的目的。

  “科技创造财富。”清泉村支书张家根介绍说,清泉村原先有300亩枇杷,靠天吃饭,没有效益。“西农大建站后,老师们和我们群众打成一片,给我们送来了科技,让枇杷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

  瀛湖的枇杷在我校专家的科技支撑下,品质提升,效益扩大。目前,清泉村的枇杷已扩大到3000亩,一斤枇杷也由原来的三五块增长到了现在的15元。

  来自西安的小李一家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清泉采摘枇杷,“摘了十多斤。这个枇杷确实长得好,又黄又甜,老少咸宜,明年还来,带上亲戚朋友一起来。”

  “安康瀛湖属于北亚热带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枇杷品质明显优于南方产区,再加上生长土壤富含硒,营养价值也比其他枇杷高一些。”鲁周民教授说,“我们目前正在以清泉村为中心,向瀛湖库区四周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靠山吃山富起来!”

  百姓生活比蜜甜

  山上都是枇杷树

  49岁的艾家宏,长年在广州打工。2012年,我校在安康建站发展枇杷产业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致富的好时机,先是成立了碧玉泉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又陆续建立了380多亩枇杷园。

  “很看好这个产业!打工一年能拿回家的也就万把元。如今在家门口,轻轻松松把钱赚,多好啊!”艾家宏的专业合作社,有10多户农户,年产值目前在五六十万元左右。他在瀛湖库区开旅游船,果园雇了10人管理,妻子在家门口开着农家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邮政快递、顺丰快递就到我家来服务,销往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等我的果园进入盛果期后,一年百把万吧。”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业的兴盛及交通运输的便捷,枇杷作为春末夏初的水果之王,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瀛湖库区的枇杷名气越来越响,产业也越做越大,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加入。

  37岁的彭明峰,家里3口人,栽种枇杷2.5亩,全部疏花疏果套袋,2016年产枇杷果3000斤,收入3万多元。“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管理枇杷园,还可抽空去城里打点零工,这种生活就是我们老百姓想过的生活。”

  “过去安康的枇杷个头小、果核大,品质差,但经过试验站专家选育和推广,小枇杷已成为瀛湖库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安康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毛海霞说,“现在农民真是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一个种植大户一年收入10多万,这里又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你说农民的小日子是不是过得比蜜甜!”

  为使清泉枇杷叫得响、卖好价、收效高,专家组与科技局及果农讨论形成共识,严把栽培管理的每个环节。针对客观生产实际,确定了以大五星、西农枇杷2号、长崎早生、解放种为主的品种构架,品质差的逐步进行高接换优改造。

  张忠良副研究员介绍说,“生产有机绿色枇杷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我们在指导果农过程中,以疏花疏果与套袋技术作为突破口,采用环保无污染的粘虫板防治害虫,经2014、2015两年的试验示范,使清泉村枇杷日灼、果绣、虫害果率大幅下降,商品果率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75%。”

  每年,专家们都要为果农们举办枇杷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与套袋等现场技术培训,给果农免费提供定制的枇杷专用套袋,发放各类技术资料,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乐趣。

  红专村枇杷种植户陈意金是首批科技的受益者。她文化程度低,不懂技术,鲁周民、张忠良、杨培华、魏凌云、王明春等手把手教她枇杷栽培技术,如今成了红专村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地里的枇杷果实颗颗能有鸡蛋大。

  “以前不懂技术,年收入不过2000块,只有砍树。2012年经过专家指导和培训,当年就卖了2万多。今年我这果子,一颗都有2两多,还怕卖不上价?”陈意金的自信逗乐了专家们,笑声飘荡在枇杷园里,满树的金蛋蛋预示着今年她的钱包 又要鼓起来了。

  老树发新枝,科技助脱贫。围绕山区群众的发展之路,我校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又定下了新的目标:新打造营建高标准枇杷丰产园2000亩,通过科学管理,达到第3年始花挂果,盛果期亩产鲜果1500斤、收入15000元,累计总收入3000万元、人均枇杷收入超万元。他们已扬鞭起程,让党的富民政策与科学技术的“清泉”将瀛湖枇杷浇灌得更加香甜。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2016 陕西省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POWERBY:107STUDIO